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有效途径

每一个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代表,每一个国家也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。文化是历史的积淀、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,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,各民族成员经济上相互依存、情感上相互亲近,文化上兼收并蓄,形成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。进入新时代,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“文化强国”的远景目标。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并不仅是对文化本身的深入探究,更是在当前社会秩序逐步建立的背景下,为现代人们寻求更为坚实可靠的精神家园与文化自信。

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特点属性与当前社会发展实际,在新时代,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,主要有以下几种。

第一,借助媒体力量,增强传播效果。古语云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但在信息传播越来越饱和的新时代,已经成为了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。中华传统文化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秀基因,但也依旧需要有效的传播渠道,才能够使更多的社会大众增进了解,否则,大多数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是一个整体、笼统的概念,而对传统文化具体的内容和体系知之甚少。基于信息时代技术交流优势,我们需要借助媒体力量,增强传播效果。在具体的实践中,我们需要分析不同媒体及渠道的特点与优势,选择投放的相适应的文化内容,进一步提高传播精准性,提升垂直效果,在互联网流量的帮助下,精准吸引前期观众,使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,从而在后续的传播过程中不断裂变,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。

第二,利用新兴数字科技,探索线上展览模式。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成为重要特征,近年来,以互联网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VR/AR(虚拟现实/增强现实)为代表的新兴数字科技在会展行业获得深度应用。当前,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展览的影响仍在持续,线下会展正在加速向数字化转型。从文化的传播角度来说,数字化技术的应用,如建立3D展厅,使社会大众接触文化信息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进一步缩小,沉浸式体验加强,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大众的关注,提升文化传播效率。另外,直播行业兴起,各种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为人们消磨业余时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,而这种新颖的直播形式为开展多样化文化与艺术展览提供了灵感。各文化与艺术单位,尤其是博物馆与艺术馆等,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线上展览的形式,为社会大众提供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的文化艺术盛宴,并且举办方还可以邀请教授、讲师、行业专家等对展览内容——如作者生平、创作背景、历史文化价值——进行解读,丰富大众对书画作品魅力的感知。在上述线上展览与直播过程中,举办方还可以邀请观众连线,了解普通观众对作品的感受,在此基础上完善对传统书画作品的讲解与分析,以一种更贴近社会大众的姿态,加深大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。

第三,制作文化周边产品,吸引年轻群体关注。在新时代,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需要有庞大的群体数量作为支撑,毫无疑问,青年群体正是我们积极争取的力量。无论从群体认识还是群体活跃度方面看,青年群体都占据较大优势,青年群体在关注文化内容过程中,存在重视重现文化趣味性与萌展性的两大特点,这也是促进青年群体参与到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。近年来,打卡文化地标、购买国潮文创,这样的消费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。周边文创产品形式多样,创意不受局限,从古代建筑风貌、雕刻图纹,到器皿摆件、古画墨宝,这些优秀元素皆可成为灵感的源泉。相应地,由此而研发问世的文创产品就不再是一件普通商品,而是被冠以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属性,并兼具现代技术和美学的融合品。通过文创理念走进大众视野的产品,更能触动人心,引发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共鸣,从而赢得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可。

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,其间涌现出无数优秀文化内容。伴随着历史的发展,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与新时代技术之间产生碰撞,迸发出耀眼的光芒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助力。在充分尊重传统的同时,我们要大胆创新,勇于探索,不拘泥于历史的刻板,在古今思想碰撞的过程中,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,做出创造性的改写,赋予传统鲜活的色彩,进而延续传统的魅力。继承传统,发扬历史精神,注重创新,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,不仅可以弘扬中华精神,更能激发文化自信,传播中国风尚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!
下一篇:没有了!